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走进新侨>会员风采

双面”陈义红:与激光为舞,一生只做一个梦

来源:新桥会 编辑:秘书处 时间:2016-08-27 浏览:752

一束冷光打下来,它身披七彩光泽,和这个世界安静对视。它叫激光,百年涅槃间,被人类赋予了“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等诸多美誉。脱胎于1916年爱因斯坦实验室,激光像一名冷傲的江湖客,散播科技红利,却始终轮廓模糊......

关于激光的奥秘,交给它的雕琢者诉说。陈义红算得上是武汉激光产业界的“老人”,从1979年上大学从零开始学激光知识,到2015年推动激光超市落地,跨越了将近40年的时间轴,陈义红的每个人生重要节点都和激光相关联。如今,他一手创办的新特光电进入高速发展轨道,正寻思着把激光超市的共享经济理念传递给更广人群。

时光不停转动,光谷的激光之火已燃烧了30年,陈义红的激光梦也正在照进现实。他和他的激光故事,或许可以作为产业界坚守者的缩影。

(图1:陈义红接受光媒体记者采访)

第一部分:新特光电:把激光做成一张名片

沿着高新大道向西,空旷无垠的即视感一路相随,直到新特光电工业园闯入视线。这组银灰色建筑群,占地面积达16961.51平方米、双子楼设计、三排递进分布,在旁人看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手笔”。显然,对于创始人陈义红,意义远不止此——“新特创办将近10年,路蓝缕打下的江山、获得的回报,需要一个物化的总结”。

(图2:新特光电工业园全景)

这枚“图腾”,牵出了新特光电的十年蝶变史:做激光器和激光配件起家,之后稳扎稳打攻下本土和国际市场,十年内注册资本增长10倍,总资产达到8000万元,身披“中国光谷20强高成长性企业”等多项殊荣,昂首阔步迈入了企业黄金发展期……华丽的报表背后,是50后掌舵人陈义红的“一口气也不敢松”。

在激光行业浸淫40年,岁月馈赠给陈义红最大的礼物是阅历。“这些年来,我目睹过太多创业失败的案例,也更懂得一个道理:所谓顺丰顺水,其实就是永远比竞争对手多一分准备、多一丝恐惧”,会议桌对面的陈义红,身体微微向前倾,露出他标准的“儒商”微笑。

陈义红所言的“准备”,并无太多神秘色彩。饶有趣味的是,人才、产品、市场、管理这些老生常谈的旧词汇,在他手中被盘活了新玩法。对此,陈义红展开说明道:“一是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的特色在于和高等院校合作,包括和重点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企业研发中心邀请高校教授兼职入驻、作为大学生实习基地吸纳高校学生、EMBA等外派学习机制等;二是产品研发方面,一开始就注重科技创新,申报国家、省、市、开发区项目基金,也自立项目作为开发,目前新特光电集团已经有将近100项发明专利;三是市场开拓方面,通过分公司、子公司、办事处等方式建立国内外市场网络,同时利用网站建设、新媒体等互联网工具打通电子营销通道;四是管理方面,通过建立企业框架、聘请顾问等方式,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销售制度等。目前已经拿到ICO9000的企业评估。”

(图3:新特光电的激光产品)

刚打好地基,无暇停歇,陈义红又在为新的浪潮储备“粮草”。当下,超快激光器的开发应用正在搅动原有格局,争夺入口的战争提前开打,陈义红携陶瓷激光器和飞秒激光器亮相突围。陈义红解释——“目前,陶瓷激光器已研发成功并处于量产阶段,飞秒激光器正在做样机组装,预计年底完成样机部分。”为自家产品赚吆喝,他戏称为将走“欧美质量、中国价格”的中间路线,尽可能关照市场的最大客户群,这也和新特光电产品的一贯定位相契合。

纵情往前,陈义红把未来突围野心浓缩为三个“最”:“将新特光电打造成中国最大、最全、最强的激光器件产业基地”。谁都知道,这个梦很大,还好陈义红最擅长的就是跟时间赛跑,直到将新特光电做成一张激光的名片。

第二部分:共享经济:为“激光超市”搭骨架

人到中年,往往会衍生从“小我”到“大我”的境界转变。君不见,国外如巴菲特、国内如马云近年来都成为慈善发烧友。落脚到陈义红个人,这种“大我”的实现路径当属激光超市。

“海归”经历、激光背景,陈义红牵头做激光超市顺理成章。触动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那股劲,正是互联网+的一夜爆发。陈义红坦言:“从79年上大学开始,我在激光行业摸爬滚打了将近40年。对比国内外的差距,认为有些改变是可以做的。”他所指的“改变”,是通过激光超市联动线上、线下的供货商和客户,将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让激光行业信息更便捷、交易更简单。归根结底,激光超市其实是一个互联网+激光产业的服务平台。


(图4:激光超市网站)

从构想雏形到顶层设计,激光超市的轮廓日渐清晰。根据陈义红和智囊团的调研分析,激光超市未来将分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线上的网络激光超市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信息服务、产品服务和交易服务;线下的实体激光超市将设计成一个永不闭馆的激光展览馆,相当于入驻企业在武汉的办事处”,这意味着,陈义红还是选择了“用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纵然情怀足够、设计前瞻,但现实的种种磕绊却迎面扑来。最让陈义红忧心的,是缺乏外部资金注入。他坦言;“平台的快速建立,很关键的因素在于外部资金迅速注入。但目前的热钱大部分都涌向互联网创业,对于实体企业的关注太少了!”无独有偶,人才难觅也是激光超市“老大难”问题。关卡横亘,陈义红不禁自嘲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迎着困难向前冲”。

焦灼时刻,新特光电的创业积淀派上了用场。“我们合作多年的老客户,都很愿意加入激光超市这个平台,这相当于直接拉高了创业起点”,陈义红欣慰的是,截至目前,共有将近300家企业入驻激光超市。

作为“共享经济”的试验,激光超市在国内显得时髦而孤单。它还有多久落地?它会变成什么样子?陈义红正在静静等风来。

第三部分:百舸争流:武汉激光要“分秒必争”

自诩为“光谷客”,你是否知道光谷的前世今生?殊不知,1985年,我国第一家激光企业楚天激光在武汉东湖诞生。今年,激光这枚和光纤共同奠定光谷发源的“火种”,已整整燃烧30年。

三十而立,光谷的激光产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点拨。陈义红和激光产业的观察者都深谙:武汉“一家独大”的激光强势地位,正在遭遇珠三角的腹背受敌;200多家激光企业、年产值逾150亿元,却身陷国内最大激光企业不在武汉的尴尬。

如何破局,陈义红结合40年激光人生的所感给出建议:“激光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分秒必争,稍一‘打盹’,就会掉队。对比国外和国内成长速度快的地区,武汉更侧重于产品应用和产业化,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他认为,目前全球激光行业发展方向是短脉冲、短波长、高功率三方面,武汉在高功率方面基础较好,可以优先发展。

(图5:陈义红个人照)

天生乐天派的陈义红,对武汉的激光产业未来仍然很看好。直到今天,他还清晰记得40年前,走在武汉的大街上,“激光”是个陌生名词,没有激光打标机,更何谈激光产业;40年后的现在,半导体泵部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厂家遍地开花,正在往规模化的更高阶段迈进。(文/盛势通·光媒体)

人物简介

陈义红,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会长,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委员,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原文刊登在《光电平台》,文/盛势通·光媒体)

Copyright © 湖北省暨武汉市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

备案号:鄂ICP备11005828号


新侨会建有微信群,方便会员联系和交流,欢迎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