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走进新侨>会员风采

[海归创业] 陶兵林:创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鱼塘”

来源:新桥会 编辑:秘书处 时间:2019-02-01 浏览:2050

编者按:他们曾留学海外,中西文化兼修;他们心怀梦想,回国创业,在荆楚大地寻找立身之本;他们激情满怀,在创新创业路上趟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他们是海归创业者。

即日起,荆楚网开设[海归创业]专栏,听他们讲述留学海外的经历、回国创业创新的艰辛与收获,看他们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披荆斩棘,绽放智慧光芒。

陶兵林

陶兵林

荆楚网记者 赵莎莎

“创业要去鱼塘大、养料多、但鱼儿少的地方,这样的鱼塘,市场不完全竞争,成长空间大。”这是海归陶兵林的鱼塘理论。

使用这一理论,他放弃国外自己的企业和百万年薪,重回故土武汉,将武汉市黄陂区一座座荒山变成百姓致富金山,创办起中国第一家“海归版”农民合作社,并成为国家级示范社。

也是这一理论,他指导300多个留学人士在武汉找到了创业方向,在武汉生物制药、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领域,他已“桃李满天下”。他也因此被评为“湖北省青年创业导师”、“武汉市十大海归”,并被湖北省委统战部聘为“湖北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

1月4日,在街道口的一间写字楼,记者采访了陶兵林——湖北省留学人员商会会长、湖北省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重回故土,在黄陂荒山找到自己的“鱼塘”

如今的街道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夜晚霓虹闪烁。站在19楼的一个写字间窗前,陶兵林感慨:“1995年,我在华中师大读英语硕士学位,并在武汉理工大学教英文时,这里的楼房只有8层高,人气不旺,路上仅有几班公交车来回跑,自己去的最多的是附近的旧书店。”

20年,弹指一挥间,街道口的发展几近饱和,在陶兵林看来,这里商业兴旺,但创业成本已经很高,已不再是适合创业的“鱼塘”。

回想出国、回国这20年的经历,陶兵林表示,人生有很多转机,瞅准机遇,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在新的领域大胆尝试。

1998年陶兵林以研究学者的身份技术移民加拿大,2000年登陆多伦多,2001年,到美国发展。经过奋斗,有了车子、房子,在世界第一大城纽约生活无忧。

2004年9月8日,陶兵林回国前往厦门参加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会议期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徐薇——化学制药留美博士后。“21世纪是生物医药的天下,国内的生物医药发展前景广阔,能不能一起回国创业?”自厦门返回美国后,这成了他们经常讨论的问题。

2007年,陶兵林作出决定,回国创业,回家乡武汉市发展。

11Z30P94131544.jpg

经常有来自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到葛根生产基地调研

陶兵林的老家——黄陂区长轩岭街有木兰山和木兰天池2个国家5A景区,野生葛根多,葛根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俗有“南葛北参”。

看好中国健康和养生产业发展的陶兵林,将创业目光瞄准葛根。

“葛根,这就是我们的创业鱼塘,而这片荒山荒坡,就是未来我们发展的沃土。”在黄陂区一个荒草丛生的山沟沟里,当陶兵林决定买下整座荒山、扎根农村时,身边人都认为他脑袋昏了。

但在陶兵林看来,“那是一片未被污染的处女地,在中国从温饱向小康过度的社会阶段,葛根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7年8月2日,陶兵林注册3000万元在黄陂区长岭街政府303室挂牌成立湖北省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葛根、红豆杉和茶叶等,并以葛根为原料生产葛根素和葛根黄酮等医药中间体。

“武汉市评选的10个优秀海归,有9个在城市,就您一个来农村创业,很不容易。”2007年10月8日,时任武汉市人社局长、现任武汉市人大副主任的潘汉生来陶兵林的荒山调研,为其大大点赞。

陶兵林(中)与合作社社员合影

陶兵林(中)与合作社社员合影

荒山变良田,葛根成为当地百姓致富之宝

湖北省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陶兵林、徐薇夫妇和曾在日本留学的邵仙墙3位“海归”与“乡土人才”张远胜及16个葛根种植加工农户走到一起,共同开发葛根产业。

合作社成立以来,葛根系列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江浙沪喜欢煲汤,葛根粉丝卖到了华联;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葛根面条在美特好、家家悦俏销;武汉人秋冬喜欢吃糍粑、豆丝,葛粉豆丝于是遍布中百仓储和武商量贩等大小卖场;葛粉更是出口到日本;而作为医药原料的葛根素和黄酮类中间体出口到了美国,产品供不应求。

下一步,陶兵林将致力于把黄陂区长轩岭街打造成为“中国葛产业第一镇”,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陶兵林(左一)被评为2015年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回国人员,与其他获奖人员合影

陶兵林(左一)被评为2015年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回国人员,与其他获奖人员合影

变身导师,指导300多位留学生在汉创业

“我回国创业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陶兵林坦言。

目前,武汉有10万多位海归。很多海归回来后会面临找不到工作、或者无法顺利接掌家族事业的困境,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留学生,让“留二代”找到自己在中国生活的重新定位。

2014年,陶兵林提交了成立湖北省留学人员商会的申请。2015年6月18日商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第一家省级留学人员商会。

不到半年的时间,商会已逐渐成为留学人员的“娘家人”。300多位海归人士在陶兵林指导下,创业有了方向和目标。

对于留学生创业,陶兵林总结了三句真言:第一,“永远不要透支自己的未来”,要清楚自己的精力体力,在能力范围内做事。第二,“活在当下”,创业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把功夫用到刀刃上,同时把自己的强项与政府对接,既解政府之忧,成为政府手臂的延伸,也实现自身价值。第三,“要有持续发力的机制和心态”。要能够适应目前这个经济新常态,跟周围的人不断磨合较量,才能做大做强。

创业导师陶兵林(右三)指导创业者

创业导师陶兵林(右三)指导创业者

找差异化,鼓励创业同时宽容失败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中。

对此,多次担任创业项目评委的陶兵林建议,创业,要不走寻常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解决某些未被满足或解决的需求。创业中,要善于把劣势变为优势,找到自己的生存立足点。

不过,陶兵林也坦言,“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时也要宽容失败。”

目前来看,90%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都以失败告终。陶兵林认为,年轻人永远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也是成长。

但是,陶兵林反对大学生拿父母毕生积蓄去创业。“创业者要懂人性、有资金、懂市场,有持续发力的精力和心态。”

适合自己创业的“鱼塘”在哪?如果你仍在茫然,可以找创业导师陶兵林指点迷津。

Copyright © 湖北省暨武汉市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

备案号:鄂ICP备11005828号


新侨会建有微信群,方便会员联系和交流,欢迎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