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走进新侨>会员风采

芝友医疗CEO周鹏飞:研发“微筛”捕获循环肿瘤

来源:新侨会 编辑:秘书处 时间:2021-09-08 浏览:2827

芝友医疗CEO周鹏飞

4月中旬,由测序中国协办的第三届中国个体化诊疗与转化医学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在为期两天总共20多场的报告中,有十多位专家发表了关于液体活检的相关演讲,让人不由得感叹液体活检在国内的热度一点不亚于精准医疗。但是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概念从1869年被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提出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CTC在临床上仍然未能获得全面的应用,究其原因在于外周血中的CTC的稀有性和复杂性。业内人士都在热议液体活检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究相关技术的可靠性。如何能有效捕获CTC?产业火热景象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武汉芝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周鹏飞博士。

测序中国记者:周博士,您好!在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极少的客观情况下,如何才能有效地捕获CTC?

周鹏飞:循环肿瘤细胞的概念现在很火爆,在资本市场、股票市场颇受追捧。但研究人员逐渐发现想要实现对CTC精准地捕获和分析,面临的困难超出想象。首先,业内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CTC,但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对CTC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或者说大家对CTC的定义是有差别的。其次,由于CTC在外周血中含量极其微小,加上肿瘤细胞自身具有的异质性,导至每个细胞都有所不同,因此如何辨别肿瘤细胞并将其捕获是一大技术难点。

在这些难点面前,我们没有选择通过特定的肿瘤标记物来辨别CTC。因为截至目前,没有一种或者几种普适的标记物能够精准地辨别某种肿瘤,更不用说所有的肿瘤。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肿瘤细胞直径大于16微米且不易变形;绝大部分血细胞直径小于15微米而且容易在外力下发生形变,因此我们决定采用物理学的方法,为外周血中细胞们设计一个“筛子”——微孔滤膜。经过大量科研工作者的验证,包括我们的反复验证,将滤膜上的滤孔直径设计为8微米大小,恰好能让超过99.999%的血细胞通过,而拦截下体积略大的肿瘤细胞。原理听上去不复杂,但是对滤膜的制造工艺有极高要求,其滤孔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滤膜的伸缩性等各方面性能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在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实验室的合作中,芝友医疗利用精密的光电设备终于成功地制作了理想中的滤膜。这片直径为1厘米、厚度仅为10微米的滤膜已用在CTCBIOPSY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仪里,并和仪器一起经过了临床性能验证,拿到了CFDA注册认证。现在全球有几十多种捕获CTC的方法,获得大家接受的也有好几种,但还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CTC捕获或者检测设备。接下来,我们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做出世界级的产品。

测序中国记者:您作为业内的一份子,对液体活检领域呈现出的火爆景象有哪些看法呢?

周鹏飞: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业内所有企业一起来推动。不同企业的发展,能充实整个行业的发展路线。以靶向治疗为例,即使针对一个靶点的治疗,不同企业会研发4、5种不同的药物,以便医生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方案。这样的良性竞争同样常见于液体活检、精准医学领域。在良性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创新性、创造性就能被激发出来。当我们谈论需要一个良性竞争环境时,实际上会担心恶性竞争的出现。如果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都在做同一个产品,就会出现企业同质性太高的局面。除了业内Top5的企业,其他家企业的市场机会太小。很多创业者并不了解竞争的风险和残酷性,以为进入了行业,就能或多或少占有市场份额。其实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因此只会青睐最好的三到五家公司。在同样火热的基因测序市场,过去一年内有几十家、上百家企业出现,如果没有独特技术,只是盲目跟风,必然会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任何一家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独道的技术和服务,和其他企业技术形成差异化或者做得更好,找准自身定位。

我个人对精准医疗的火热现状还有一点担忧。精准医疗概念很大,做起来很难。周宏灏院士作为我国个体化医学奠基人,在国内推行个体化医学30年,却常常感叹收效甚微。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提出精准医疗,立马在媒体圈、科研圈、企业界以及资本界极速升温。但是,真正去实施精准医疗的医生们却相对冷静。相关会议很多,只是种下了思想的种子。之后如何将精准医学模式与现有模式配套,建立一个新的医学模式,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落实和解决。

测序中国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以液态活检、基因检测为代表的精准医疗相关产业在全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

周鹏飞:我们做过这方面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北京的大医院占据着学术高地,身负引用、试用、应用新技术的带头作用。因此,北京作为领头羊走在行业的前列。而上海地区,第三方检测中心在液体活检、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比大医院起步得更早。在华中地区,周宏灏院士亲力推行精准医疗的工作普及。以湖南湘雅医院为中心,同时带动湖北地区的精准医疗建设。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拥有33家三甲医院,包括武汉同济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这样的行业巨擘,拥有丰富医疗临床资源,正积极打造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湖北省政府对此也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更邀请周宏灏院士等业内领头人为本省精准医疗的发展出谋划策。

此前,在周宏灏院士的提议下,成立了武汉市个体化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医疗器械、基因产业作为武汉的龙头行业来发展。不仅在医疗行业开辟了创新发展道路,更有利于在精准医疗领域取得更高的建树。整个联盟包括医院、高校、企业等多家单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联盟里的上中下游企业各有分工,同时上下承接,促进整个行业成长。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了27个省市的基因检测示范中心,业内同仁对湖北省参与示范中心建设的单位多达15家而感到有些惊讶,但本地产业圈却视为情理之中,因为我们不是独家企业在战斗,而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企业间积极配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芝友医疗除了研发CTC相关技术以外,同时也在开发个体化用药基因诊断试剂盒。作为一家位于行业上游的公司,我们相信能与产业链中下游的众多企业达成较好的合作意向,共同将行业做大、做强。


Copyright © 湖北省暨武汉市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

备案号:鄂ICP备11005828号


新侨会建有微信群,方便会员联系和交流,欢迎入群。